|
海外仓智能化将助力卖家降本增效!时间:2022-03-22 00:00:00 2020年可谓中国跨境电商的丰收之年,疫情的爆发使得线上经济取得了爆发性增长,亚马逊2020年招商会数据表明,当年共65.5万新卖家入驻亚马逊。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0年,中国跨境电商全年进出口1.69万亿元,增长了31.1%,其中出口1.12万亿元,增长40.1%;2021年,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.98万亿元,增长15%;其中出口1.44万亿元,增长24.5%。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,正如老话所说,“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”。从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,跨境电商高增长的背后事实上一直伴随着航运拥堵的困境,卖家发货可谓“一柜难求”。 经历过两年的天价运费后,踏入2022年,不少卖家都盼望着航运价格能够有所下滑。可惜,事与愿违,航运价格一直保持高企。 以我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的宁波为例。宁波航运交易所编制的海上丝路指数(MSRI)数据显示,2月初,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高达4000以上,同比上升超过60%。 中国水运网数据显示,相比2020年初约为3000美元的价格,今年2月,深圳至纽约港口的集装箱运费已涨到15000美元。 (来自:Pixabay) 海运运费的持续高企,让不少卖家愈发依赖于海外仓这一物流模式。事实上,2000年左右就出现的海外仓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,由于疫情的缘故,长期处于稳健发展阶段的海外仓模式瞬间迸发为跨境物流系统的“明星”。 然而,由稳健发展到物流明星,海外仓的发展历程汇中间似乎并没有缓冲阶段,这让海外仓也逐渐变得一仓难求;不仅如此,最近一年多时间内,号称世界人才聚居地的美国竟然也爆发了用工荒,物流商的人力成本也随之上涨。 人力资源分析公司Challenger, Gray & Christmas的公开数据表明,由于受到疫情冲击,2020年3月起,美国掀起企业裁员潮,四月达到裁员超60万人的峰值,五月仍有近40万人被裁退。 但随着用工荒来袭,2021年,美企裁员人数规模不断下滑。 1—7月,企业共报告裁员了23.1万人,同比下降87.5%,而这也是史上同期最低裁员规模。 在海外仓管理的人力成本愈发高涨之际,海外仓服务商也不得不另辟蹊径以达成降本增效的目标。其中,前途相对光明的改革路径是海外仓智能化。 相比于传统的海外仓模式,智能仓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实时观控,助力卖家摆脱距离远,管理难的客观限制,卖家在报价、预定、对账等阶段都可得到更多、更清晰的参考数据。更重要的是,它可以大幅度降低对手动操作的依赖,从而有效降低人力成本。 2020年,多渠道卖家逐渐成为跨境电商行业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,因而其对海外仓服务提出更高要求。若想成为海外仓行业占有一席之地,供应商必须通过更快速的智能化配送和更精细的数字化服务,提高卖家的复购率。 那么,从具体的角度出发,怎样才算是实现了海外仓智能化?根据商务部给出的参考,海外仓智能化应做到以下几点。 第一,能做到熟练地运用智能设备。比如说,积极装配智能机器人、自动化立体库堆垛机、自动轻型物件分拣机等,提升仓配效率、降低人工成本。 老式仓库已落后于时代,人工管理效率低,缺货、爆仓似乎成为大多数仓储物流管理的头等大事。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,2020年双十一,全球AMR引领者极智嘉智能仓通过机器人仓运营发货单量总计1319万单,同比增长超60%,36小时发货率97%,发货效率是人工3PL仓的2倍。 第二,打造自动化传输、分拣线。在仓内集成各类自动化设施,设计自动化仓管方案,实现全自动流水作业。 第三,进行智能分仓。设计解决方案,为卖家评估最优分仓比例,测算全程物流成本,最多可降低尾程派送成本30%。 比如说,高低搭配,异仓异储。不同地区的购物习惯影响着不同仓储的库存,比如无锡的酱油和糖、德国的香肠和酸菜;而不同的产品也影响着不同的存储搭档,如衬衫和纽扣、数码和内存等。 |